跳到主要內容區

114-1逆向設計之任務導向教學

114-1 逆向設計之任務導向教學

有效應用【逆向設計】(Backward Design),即以「以終為始」的課程思維,
加上【任務導向】概念及【評量指標】(Rubric)設定,

建立以「理解」為重點的教學歷程,以促進學生能有效掌握課程的核心概念及對知識的真實理解。

  • 老師對於上課內容都很用心的在準備,是唯一一門真正了解到在學什麼東西的一門課
  • 老師很擅長運用open AI,很符合現在的大數據時代趨勢。
  • 我覺得老師的教學方式很有趣,並且很能讓人融入其中
  • 老師安排這幾堂課讓我很熟悉sonnet怎麼使用 有學習到新的東西
  • 老師目前用的教學方式都非常良好,知識吸收效果優秀的同時又不失風趣。
  • 老師在教導上以及工具的應用都非常的有料,為我的學習大大增加效率以及興趣
  • 除了練習口說,我覺得使用Gamma做PPT來練習口說報告。雖然最累,但我認為學習到最多,練習PPT製作、兩人合作、報告的口說能力,讓我不只是照稿念而是能比較表達自己的想法
  • 我覺得使用這些AI工具真的讓我提升了很多,也不用怕自己的英文太爛會難過,AI也邊鼓勵我邊學習,老師的教學方式真的都很好!
  • Clear explanation of the topics no need any improvements. It is already the best.
逆向設計之任務導向教學

教師教案成果分享
多元視角的協作任務——不同學習風格學生的成效提升
黃儀婷老師(互動設計系說故事與腳本企劃
在「說故事與腳本企劃」課程中,黃老師深入思考如何讓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透過小組協作相互補足,以提升整體學習成效。藉由逆向設計的實作任務,老師引導學生發揮各自的優勢,並在腳本撰寫、影片拍攝和剪輯等環節中進行資源協調與分工合作。在「實作任務」扮演「角色」的方法中,不僅促進了高品質作品的完成,也讓學生以不同視角切入,深入檢討與改進自己的作品,展現出創意思考、敘事結構以及團隊合作的效率。
透過多元視角切入,學生在多樣化的表達形式與學習活動中激發了自己的學習潛能。在合作過程中,他們學習彼此的長處,並通過分工討論創造出更具包容性的學習環境。最終,這些努力使得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能夠共同達成更佳的學習成果。
黃老師的詳細成果點這看 !
田野探險記:階段性任務設計,培養觀察與反思力!
陳涵秀老師(文化事業發展系【田野調查】
考量到「田野調查」課程多以傳統講授方式為主,雖在課堂上接收許多理論概念,但缺乏實際操作和練習的機會,往往難以確保學生能學習相關能力。陳老師根據「逆向設計」的思考邏輯,設計出各階段的學習目標與實作任務。其中,透過自行設計之Rubrics量表,能夠有效的掌握學生學習的能力狀況。
在課堂中,藉由電子載具i學園聊天室,陳老師請學生上傳作業並上傳自己的意見與回饋,在課堂中,師生間討論民族誌的內容,也針對特定議題進行討論。透過階段性任務的成果與討論,也讓學生一步步累積經驗,陳老師從「解惑」中引導學生思考聚焦,一步一腳印地培養了學生對田野本身的觀察和反思,最後產出屬於自己的「獨立田野調查成果」!
陳老師的詳細成果點這看 !

-------------------------------------------------------------------------------------------------------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