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112-1 【翻轉教室】計畫

112-1 翻轉教室
Flipped classroom

112-1持續加碼推出「全英翻轉教學」方案,讓您一同加持EMI!
翻轉教學不間斷,持續透過「翻轉三部曲」,帶動學生自學力&協作力!
翻轉教室
  • 有自己的理解之後,上課可以針對自己不懂的地方去問老師或更認真地聽。
  • 基本的部分從影片上學,上課可以回答自己不懂的。
  • 每個人的看法不同,藉由分享,能夠學到不同的角度。
  • 有非同步教學讓我不懂的時候能夠重複複習多次。
    老師教的很好,讓我們用全英文報告paper,可以讓我們先提前預習研究所看paper的崩潰感,這樣研究所會習慣一點的吧!翻轉教學第一次遇到,但這樣也讓我更了解報告的paper內容大概是怎麼樣的。
  • 因為這種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不只是在台下聽老師講課,也能夠上台去講述對課程的認知

  • 全英語授課其實蠻吃力的 但若可以結合不同學習方法會更有幫助。
  • 英文非母語,所以另用課前時間預習,有助於課堂中的理解。
    因為翻轉教室比單純聽課和做作業好玩。
  • Because we must present, and we got more informations from the other groups. We also can research more about the material by ourselves
  • Yes, since adding proffesional whos are in their field will help us to understand better about the materials given. Also, giving insights on how the application might be used on the real world.
翻轉教室

teacher

111-2
◉ 參與教師經驗分享 ◉

莊政達老師(智慧自動化工程科)【程式設計與實習(二)】

【參與心得】
未來課程會持續以翻轉教室優化課程教學。翻轉教室是透過學生課堂前的學習並給予初步問題任務,並給予檢核成效,在到課堂上以討論為主的創新教學方法,希望由不同面向針對同一主題進行多次學習,老師再給予反饋建議。不同面向的學習可以加深學生學習的過程,所以未來課程會採用這樣精神,希望學生主動學習,這樣會有更好的效果。老師和學生互動中也能持續相互學習。

林子喬老師(電機工程系)【電機機械(二)】

【參與心得】
在執行翻轉之前,本課程大多為單向授課的方式進行,然而在課堂上又看不到交流電機最重要的旋轉磁場向量,以及很難了解交流電機與生活上的關聯與應用等,使得同學可能覺得本課程太理論、太無趣而難以吸收知識,最後很容易導致同學的心思沒放在課堂上! 

而實行翻轉後,經由教資中心規劃的「課前學習」、 「課堂互動」、「延伸學習」等翻轉三部曲的SOP,的確發現同學們在翻轉過程中對於學習主題的整體方向有十分全面的掌握與深入了解,並也能加以反思,也能夠培養團隊合作一起找答案的能力,並且更為主動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因此更容易讓同學們吸收到課堂知識! 覺得這樣的教學方法不但有助於促進學生的讀書動機,也可讓同學在互動且有樂趣的情況下學習,使得整體學習狀況確實有所改善! 對於能夠引起他們的興趣而進一步主動學習,本人覺得很有成就感、也是執行本計畫最大的收獲!。

陳東韋老師(體育室)【體育(網球)】

【參與心得】

  1. 透過錄製影片介紹課程內容使學生課前預習,與重複加以觀看,提高學習效率。
  2. 減少課程介紹與動作練習,增加學生練習與運動量。
  3. 學生練習基本動作是最乏味且辛苦,透過影片觀摩,可以隨時在家就可以自行練習,減少對網球的排斥。
陳雅玫老師(應用英文系)【中英筆譯入門】

【參與心得】

  1. 提升問題分析與決策能力:透過翻轉教室模式,學生能夠在課前觀看教師錄製的教學影片,瞭解翻譯的概念和策略。這讓課堂上有更多時間供學生進行小組翻譯練習、反思翻譯過程並進行同儕互評。這樣的設計使學生能積極參與,透過實際的翻譯活動,培養問題分析和決策能力。
  2. 強調翻譯過程的重要性:相較於傳統的翻譯教學,此翻譯翻轉課程將焦點放在翻譯過程上。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實際的翻譯活動時,需要進行線上資源搜尋、解決問題並進行反思和討論。這種實踐強調翻譯過程的重要性,有助於學生全面發展翻譯知能。
  3. 學生主導的學習環境:翻轉教室模式讓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學習者。透過小組練習、反思和同儕互評等活動,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機會提出問題、進行討論和分享觀點。這樣的學習環境培養了學生的翻譯思維和學習成效,同時促進多元互動學習的發展。
聯絡窗口:教學資源中心-孫先生 / #1195 / baiter@ntut.edu.tw
瀏覽數: